在审计函证程序中,“对函证保持控制”的环节最为重要,贯穿于函证全流程,直接影响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和审计质量。这一环节之因此关键,是由于它确保函证独立、诚实、完整,避免被审计单位干预或舞弊风险。下面内容是具体分析:
一、函证控制的核心地位
根据审计准则(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控制是函证程序的“灵魂”,其核心包括:
1. 全经过控制:从设计、发出到收回的每个环节均需由审计人员主导,包括:
资料获取:独立核实银行账户清单、对账单等,确保函证范围完整(如零余额账户、注销账户均需函证)。
信息核对:通过外部渠道(如地图软件)验证银行地址,避免被审计单位提供虚假地址。
发函与收函:必须由审计人员直接邮寄/跟函,禁止企业代发代收。
2. 独立性与防篡改:若企业干预发函(如阻拦、修改),可能隐藏舞弊,需视为重大风险并实施替代程序。
二、控制失效的典型风险
若控制不足,可能导致:
回函不可靠:如企业伪造签章、拦截回函,导致审计证据失真。
未回函或差异处理不当:未回函时需执行替代程序(如检查合同、流水),否则无法获取充分证据。
回函率不足:回函率低于阈值(如90%)可能影响审计意见,需调查差异并调整报表。
三、关键控制环节的操作要点
1. 发函前的控制:
信息准确性:核对银行地址、账户信息,留存外部验证记录(如地图截图)。
签章控制:企业盖章时审计人员需在场,核对预留印鉴。
函证设计:标准化模板(如财政部格式),避免空白项,对无需函证项目划斜线。
2. 发函与跟进控制:
邮寄/跟函:快递单号留存,跟函时需记录银行人员工号并拍照。
二次发函:若被退回,需重新核实信息并由审计人员重发。
3. 回函验证:
诚实性核查:比对回函签章与预留印鉴,联系银行确认有效性。
差异分析:对不符事项(如余额差异)调查缘故(如未达账项、舞弊迹象)。
四、为什么控制环节最重要
函证控制是审计证据可靠性的根基,直接影响审计重点拎出来说的合法性。若控制缺失,即使其他环节(如函证设计、替代程序)完善,仍可能导致:
审计证据无效,无法应对舞弊风险;
回函率不足或差异未解决,影响审计意见;
监管处罚(如未遵守《银行函证及回函职业操作指引》)。
全经过独立控制是函证程序中的核心,也是审计人员职业判断与勤奋尽责的集中体现。实务中需结合准则要求(如1312号)和实务经验(如电子函证平台的应用),确保控制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