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概念
N型半导体
定义:在纯净半导体(如硅、锗)中掺入五价元素(磷、砷、锑),形成以自在电子为主要载流子的半导体。
载流子:自在电子为多数载流子(多子),空穴为少数载流子(少子)。
电性:因自在电子带负电(Negative),故称N型。
P型半导体
定义:掺入三价元素(硼、铝、铟),形成以空穴为主要载流子的半导体。
载流子:空穴为多子,自在电子为少子。
电性:空穴等效正电荷(Positive),故称P型。
2. 形成原理
N型半导体
掺杂机制:五价杂质(如磷)替代硅原子后,多余电子脱离共价键成为自在电子,提供导电性。
能带结构:施主能级靠近导带,电子易跃迁至导带形成自在电子。
P型半导体
掺杂机制:三价杂质(如硼)与硅原子结合时缺少一个电子,形成空穴;邻近电子填补空穴产生新空穴,等效空穴移动导电。
能带结构:受主能级靠近价带,价带电子易跃迁至受主能级形成空穴。
3. 核心区别
| 特性 | N型半导体 | P型半导体 |
| 掺杂元素 | 五价元素(磷、砷) | 三价元素(硼、铝) |
| 多数载流子 | 自在电子(带负电) | 空穴(等效正电) |
| 费米能级位置 | 靠近导带 | 靠近价带 |
| 导电机制 | 电子定向移动 | 空穴定向移动(实际为电子反向运动) |
| 载流子密度 | 电子密度远高于空穴((n_e gg n_h)) | 空穴密度远高于电子((n_h gg n_e)) |
4. PN结与器件应用
PN结形成:
P型与N型半导体接触时,交界处发生载流子扩散:
耗尽层:电子与空穴复合形成无载流子区域,产生内建电场。
单向导电性:
正向偏压(P接正、N接负):耗尽层变薄,电流导通。
反向偏压(P接负、N接正):耗尽层变宽,电流截止(仅微弱少子电流)。
典型应用:
二极管:基于PN结的整流影响,用于电流单向控制。
晶体管(NPN/PNP):通过多结组合实现信号放大或开关功能。
光电器件:如太阳能电池、LED,依赖PN结的光生载流子或复合发光。
5. 拓展资料
N型以电子导电为主,掺杂五价元素;P型以空穴导电为主,掺杂三价元素。
两者结合形成的PN结是半导体器件(二极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的物理基础。
现代电子技术(如GaN功率器件、LED)依赖对N/P型半导体特性的精确调控。
> 此解析整合能带学说、载流子动力学及器件物理,可作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设计的学说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