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新年伊始,教育部频繁发布公示消息,标志着高校设置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热潮。近期,教育部官方公示了包括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和山西医药学院在内的两批共26所新设本科院校。这一举措无疑是我国高等教育提高的重要一步,但也引发了公众的讨论,尤其是关于新设大学的必要性。
截至2024年6月20日,我国共有全日制本专科院校2868所,其中本科院校1308所。这些本科院校中,公办普通本科院校857所,民办本科及未完成转设的独立学院共400所,公办职业本科28所,民办职业本科23所。专科院校则有1560所,包括公办高职高专1169所和民办高职高专391所。值得注意的是,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超过400所,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也有200多所。
与全球发达民族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仍显不足。例如,美国的高等院校数量超过3600所,德国有427所,英国有169所,日本则有764所。根据统计,中国每45万人拥有一所大学,而美国每10万人拥有一所大学,英国每40万人拥有一所大学,这表明我国高校数量相对较少。随着未来十年高考人数的持续增加,我国的高校数量预计还会继续增加。2024年新增高校数量已达到48所,显示出高等教育资源的紧缺。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资源,供不应求。随着经济社会的提高和产业升级的推进,我国对高智慧、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持续旺盛。根据统计,我国在校生人数已达到4700万,平均每所大学在校生人数超过1.6万,部分大型高校在校生人数甚至超过5万。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教育强国的人才占总人口的比例应为:博士毕业生1%,硕士毕业生10%,大学毕业生30%。以此计算,中国要成为教育强国,需拥有1400万博士毕业生、1.4亿硕士毕业生和4.2亿大学毕业生。然而,当前我国的博士和硕士毕业生人数仍远低于这一标准,博士学位持有者仅占总人口的0.07%,硕士学位持有者占0.67%。即便在硕士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这一比例依然不高。
展望未来,随着新设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增加,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人数有望进一步上升。虽然十年后高校在校生人数可能因出生人口下降而减少,但高校数量的增加将使得平均学生人数相应减少。随着智慧经济的深入提高,高校的功能需要进一步拓展,学制将更加多元化,社会人士重新进入高校的现象将成为常态。
怎样?怎样样大家都了解了吧,我国的教育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仍需提升。面对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提高,以满足未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